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llbet-欧博游戏-娱乐网址

这里,曾点亮万皇冠家灯火……

时间:2024-08-30 11:5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55 次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张筱云  走进莞城街道细村,皇冠沿着洲面横街前行,便来到一条叫作坭围的巷子,这里就是莞城粮所,如今正等待拥抱新的变化。而在莞城粮所内有一处长满杂草的空地,很多老莞人都不知道,这里曾是莞城最早的光亮工程发源地,发出的电点亮城区的第一盏灯,它就是莞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张筱云

  走进莞城街道细村,皇冠沿着洲面横街前行,便来到一条叫作坭围的巷子,这里就是莞城粮所,如今正等待拥抱新的变化。而在莞城粮所内有一处长满杂草的空地,很多老莞人都不知道,这里曾是莞城最早的光亮工程发源地,发出的电点亮城区的第一盏灯,它就是莞城电灯厂。

  从一台简陋的木炭发电机蹦跳出的星星火电到给予城市万丈光芒,莞城百年电力发展,正是从这里出发,后来这里又成为莞城粮所,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逐渐沉寂。当下,DG游戏莞城粮所作为东莞“三江六岸”的重要节点、莞城粮仓片区活化利用项目的重要一环,将迎来新的改变。

  从点点星火到万丈光芒

  “这个墙角处就是当年莞城电灯局所在地,可惜现在已经夷为平地,里面长满了杂草。而左手边的麻袋仓应是当年储备发电燃料的。”今年74岁、曾在莞城粮所工作了40多年的毕老激动地指出当年莞城电灯厂的位置。在毕老印象中,莞城电灯厂是一栋典型苏式风格的老建筑,电灯厂上方是三角形瓦片房顶,厂房的大门上方还有一颗大红五角星浮雕。

  “当年电灯厂前方曾是一大片鱼塘和田地,但随着历史变迁,原来的模样已不复存在,这里都变成居民楼了。”毕老在老一辈的口中得知莞城电灯厂建立最初的周边环境。如今,想真正一睹老电厂的模样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很难想象当年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电是怎么发出来的?据《莞城志》记载,莞城的电力照明,欧博注册始于1918年,莞城黄姓商人开办莞城电灯局,设于脉沥洲。黄姓商人出资5万元购进1台40匹马力木炭发电机,110伏送电,仅供县政府和警察局照明用。1945年,又购进2台各60匹马力的单缸木炭机,带动2台各40千瓦时发电机,110伏送电,主要供县政府、警察局和部分商店、居民照明用,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继续发电。“听老一辈的人说,那时候因为电压低,供电不稳定,照明很暗。”毕老讲述了当时居民用电的情况。

  1953年春,欧博代理东莞县人民政府派城市工业部工业科金明庚为代表,接管莞城电灯局,更名为东莞县电灯厂(后改称电力厂),接管时仍是1945年的发电设备。

  1956年,县政府拨款购置1台120匹马力、八缸四冲程汽油机,带动1台60千瓦时发电机,实际发出只有40千瓦时,年发电量为30万千瓦时。发出的电主要供振华路、中兴路、和平路、人民会堂、威远路、大西路、中山路和市桥路部分居民以及县人民政府和公安局照明用电。

  1960年8月1日,莞城35千伏变电站(又称东莞变电站)竣工投产,安装1台0.18万千伏安主变压器,输电线路从广州菠萝庙至莞城(后称文东线),全长31.5公里,从此东莞供电网络并入广东省珠江电网。

  从1960年东莞城乡始用网电起,欧博官网电力建设迅速发展,供电网络不断加强和延伸,逐步成为较完善的电网结构,并形成一个以110千伏输电网络为基础、50千伏输电网络为主网架,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供电网络。

  至2002年底,莞城已架设供居民、街道照明、行政机关和生产单位的生活、工作和生产用电线路,总长356.18公里,供电总量149092.15万千瓦时,用电总户数95291户,其中居民户数为81954户。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莞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用电需要。

  从一所满载历史印记的莞城电灯局出发,从一台简陋的木炭发电机出发,从一盏灯出发,到如今万家灯火的图景,不得不说当年撑起东莞供电源头的旧址为东莞电力发展所作的贡献极大。经过时间的洗礼,虽然莞城电灯厂不复存在,但它将以全新的面貌向大家诉说新的故事。

  老建筑保留工业遗存记忆

  “我记得当时来到粮所工作时,莞城电灯厂原址还在,但是已经不发电了,变成粮所职工开会的场地,之后成为粮所的会堂,再之后成为粮所的一部分。”1971年来到莞城粮所工作的毕老,回忆起当年在粮所工作的场景充满了感情和留恋。  据了解,莞城粮所历史悠久,位于莞城电灯厂原址上,紧邻东江水畔,靠近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可园”,东临珊洲街、南至洲面坊、西临东江大道、北至光明路,是东莞成立粮食总公司之后的第一个仓库。

  莞城粮所分为方仓和圆仓两类,大部分方仓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圆形粮仓则建于20世纪70年代,有部分更是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原粮仓内存粮已于2019年全部移出。

  “当时的粮所分为粮食加工厂和粮食管理所,其中粮食管理所主要用于供应居民粮食、收购农民的余粮、储蓄粮食;而粮食加工厂则是加工成面粉、面条等,加工好的粮食用于城区居民供给,有的则调到广州和惠州供应两地居民。”毕老侃侃而谈。现在,沉寂已久的粮仓即将焕发新生,融入城市更新发展的大潮中,对此,毕老由衷地感到高兴。

  将活化老建筑建产业创新园区

  记者了解到,莞城粮所作为东莞“三江六岸”的重要节点、莞城粮仓片区活化利用项目的重要一环,将迎来新的改变。据莞城粮所更新项目负责人赵允生透露,将最大限度活化粮仓建筑,保留其建筑特色,留住粮仓时代乡愁和集体记忆,展示东莞风土人情。同时在此基础上,延续中国工业设计的东莞记忆,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引进新产业、新人群激活旧城区,为莞城在东莞产业分工中立新柱。

  作为“三江六岸”的重要节点,莞城街道已将粮仓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列为未来全力推进的项目之一,通过对该片区升级改造,以“利益共享、环境提升”为方向标,有效提升人居环境,让周边居民享受城市更新带来的便利。

  粮仓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将以微改造、拆迁等多种模式,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莞城旧城及东江沿岸品质提升。

  粮仓片区位于东江边,靠近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可园”,东临珊洲街、南至洲面坊、西临东江大道、北至光明路。该范围内现状普遍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符合周边区域发展,公共配套设施落后,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

  该项目将最大限度活化粮仓建筑,保留建筑特色,同时有机结合旁边中兴路—大西路历史街区建筑风格,建设整体风格协调的地方特色项目。地块更新单元面积约为15.39公顷(约231亩),拟主要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工业设计产业,建设成以“工业设计+供应链”为特色的产业创新园区。

  粮仓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将计划保留市场功能,同时提升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础公共设施。完成改造后,该地块居民将原地回迁,让居民共享城市更新成果。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06 22:05 最后登录:2025-05-06 22: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